淮南長安網訊 近年來,畢家崗街道探索推行“134”網格精細化服務的微治理模式,,圍繞問需,、排查、調解,、宣傳,、服務等方面,疏通民生堵點,、攻克問題難點,、補全服務斷點,切實提升了轄區(qū)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立“1”個機制,,實現矛盾就地化解
常態(tài)巡查摸排,實時掌握民情,。推行“包保領導+網格指導員+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微網格志愿者”分片包干模式,,定人定崗,通過日常走訪巡查,,摸排收集,、上報網格內各類矛盾糾紛、社情民意,、安全問題隱患等情況,,摸排出群眾訴求228條,,各類問題255個,,形成網格民情日志300余篇,有效準確掌握群眾訴求,。
認真梳理研判,,分類高效處理,。對于一般的鄰里糾紛、矛盾隱患,、民生事務,,由網格員進行現場處理;對于復雜問題,,在社區(qū)組織召開議事協商會,,由網格指導員、網格員,、居民代表,、物業(yè)服務企業(yè)等多方共同會商處置;對重點難點問題,、風險較大的隱患,,則按照分級流程上報,,由相關職能部門協同辦理。
依托智慧平臺,,全程跟蹤反饋,。依托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淮南“e治理”上傳事件、處置問題,、追蹤問效,、考核評價,,建立全程追溯進度機制和全程滿意度反饋機制,,有效提高問題解決的時效性和滿意率,形成網格問題處置閉環(huán)機制,。
錨定“3”個目標,,提升社區(qū)服務質效
錨定規(guī)范運轉目標,加強精細管理,。建立網格員培訓制度,,定期開展網格員培訓會,總結階段性工作成效,,進行經驗分享,;每半月組織一次業(yè)務交流會,組織學習最新政策文件,,培訓民生業(yè)務辦理流程,;根據需求召開民情民意懇談會,邀請社區(qū)能人,、黨員中心戶等熱心居民到社區(qū)做客,,收集社情民意,實現社區(qū)精細治理,。
錨定有訴必答目標,,強化精準服務。在每個樓棟公示網格服務信息,,設立“民情公示專欄”,,發(fā)放“民情聯系卡”,收集訴求問題,。組織召開“群眾座談會”“紅色議事會”等,,匯總轄區(qū)共性問題,與網格指導員,、居民代表等議事協商,,群策群力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網格工作開展以來,,已解決50余件群眾關切的民生問題,。
錨定提標提質目標,,實現精益提升。社區(qū)黨委整合現有場所資源,,綜合區(qū)位特點,、人群特征、服務半徑等因素,,通過新建或改擴建,,為社區(qū)居民提供更豐富的便民場所。比如,,針對轄區(qū)老年群體就餐問題,,大力推進社區(qū)“老年食堂”建設,為老年人打造身邊的“幸福餐桌”,,積極探索建立“為老餐廳+助餐服務”多元化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吃上“暖心飯”。
推行“4”項標準,,強化網格專業(yè)能力
專人專崗進網格,。全街道劃分25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專職網格員,,定崗定責,,對網格負總責,力求管理形成網,、責任落到格,、服務精細化,讓網格員成為網格的一本活戶籍,、一個活檔案,、一張活地圖。
巡查走訪摸民情,。制定網格員工作手冊,,網格員每日巡查小區(qū)兩次,每次不低于2小時,,全面真實摸排了解居民基本情況,,做到知民情、知民意,、知網情,、知求助對象。網格工作開展以來,,已摸排更新居民信息22463條,,記錄社情民意108條。
信息采集全覆蓋,。結合網格化管理系統,、人房關聯系統,,定期更新網格數據,持續(xù)完善線上網格數字化支撐,,做到安全隱患及不穩(wěn)定因素必報,、流動必報、房屋出租必報,、公共設施維護情況必報,,做好風險隱患提前預警。
上門走訪常態(tài)化,。開展網格員“敲門”活動,,落實網格員常態(tài)化上門走訪、重點幫扶,、矛盾調解,、關心關愛等工作,,堅持低保家庭,、殘疾家庭、空巢老人家庭,、高齡老人,、特困家庭等必訪,為轄區(qū)失獨老人等特殊群體建立6類臺賬,,根據需求開展暖心陪嘮嗑,、生活慰問、困難救助等服務,,打通基層服務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