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長安網訊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田家庵區(qū)人民法院泉山人民法庭家事調解室近期圓滿地化解了一起姐弟間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法官如何用公正解“法結”用情理化“心”結……
“擺爛”的弟弟
“我又不是不還,我只是現在沒錢,她是我親姐起訴我,還想怎么樣?!不行把我抓去蹲監(jiān)獄吧,反正我沒錢!”
丁法官前兩次給王林(化名)打電話時只得到這理直氣壯的答復。
王林十年前向親姐姐借了100萬,承諾了利息,當時說是周轉需要,會盡快還款。十年過去了,100萬的本金變成了130萬的本息,原本關系親密的姐弟倆漸行漸遠,成了對簿公堂的“陌路人”。
案件起訴到法院后,法官做過很多次調解工作,王林心里對姐姐起訴自己這件事上有怨氣,說來說去就只說自己沒錢。
無奈的姐姐
王梅下決心起訴弟弟還是因為自己兒子。王梅說,兒子三十多了還沒結婚,急需一筆錢給兒子買婚房。家里條件早不行了,在兒子的堅持下,才無奈將親弟弟起訴到法院。
回想起早些年,她跟弟弟感情確實很好,不然100萬也不能說借就借。這幾年姐弟情已經被要債消磨殆盡了,現在一打電話給弟弟就是要債,弟弟看到電話都不接了,走到法院這一步,心里只覺得對不起父母。
費心的法官
經過幾輪溝通,法官明白了姐弟倆的態(tài)度。弟弟仗著債主是自己親姐姐,就一直以沒錢為由久拖不還,做姐姐的心里還顧及著親情,不愿真的姐弟決裂但又確實急著用錢。
這個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足,一紙判決對法官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是如果判決下了,弟弟是真的沒錢還款,那豈不是“一舉兩空”——姐姐大費周章拿不到應急的錢,弟弟成為被執(zhí)行人,兩人的親情再沒修復的可能。
思及此丁法官決定尋找更好的解決辦法。她建議王梅做訴中保全,一方面核實清楚王林財產情況,另一方面也給王林上上“緊箍咒”,促進案件調解工作。網絡查控的結果反饋,王林還真沒說謊,各個賬戶都沒錢,名下只有合肥的一套現住房。
丁法官第一時間給王梅打電話,說明了王林的財產情況,給她分析判決的利弊。法官的話還沒說完,王梅就主動說:“丁法官,怎么說他都是我親弟弟,他沒錢我申請執(zhí)行只能執(zhí)行這套房子,我知道房子拍賣周期長而且流程麻煩,關鍵的是,他只有這一套房子,我不可能看著他一家老小流落街頭的,他要是真愿意還錢,利息什么的我都可以不要了,分幾筆還也行。”聽到王梅真心為弟弟考慮的話,丁法官心里一陣感動,掛完電話,思考再三決定將王林約至法庭,最后一次推心置腹地跟王林談談。
十月的暖陽透過窗子,灑在法庭的被告席上,中秋剛過的空氣中,還飄著桂花的芬芳。坐在被告席的王林,還在思考法官剛剛說的執(zhí)行后果此時,丁法官卻突然開口:“王林,我聽你姐說,你以前每年中秋節(jié)前都會回淮南看看她的,你現在還回來嗎?”王林一愣,隨即卻低下了頭。
“100萬放在十年前,合肥買幾套房子沒有問題的吧,你姐頂著壓力把錢借給你了,她家里條件大不如前,你想沒想過這些年要不回來錢,她老公兒子怎么埋怨她?”
“不瞞你說,你姐昨天主動打電話來說,本金你如果還的上來,利息不要了,你倆是親姐弟,她不想執(zhí)行你,但是你外甥買婚房急著用錢,她確實沒辦法,你外甥都三十多了……”
“丁法官,是我不對,我去賣車、去借錢也要先把外甥房子的首付錢給還上一點,就是不知道分期我姐肯不肯......”不管是害怕被執(zhí)行也好還是真的想起來幾十年的姐弟情,丁法官半個多小時推心置腹的溝通,終于換得王林將心比心的答復。
重圓姐弟情
簽調解協(xié)議的當天,王梅收到了弟弟給付的首筆款項和一句真誠的道歉“姐,是我不對,我對不住你,這錢我一定會按期還完。”看著姐弟倆緊緊握在一起的雙手,丁法官會心地笑了,他想:這場“家務事”算是斷明白了吧!
法理不外乎人情,法官只要站在當事人的立場看問題,總能找到利益平衡點,這首批的應急錢和弟弟真誠的道歉,既解了王梅的燃眉之急,也解了姐弟倆長達十年的心結。丁法官滿心的暖意,正是“如我在訴”四個字在灼熱發(fā)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