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畢業(yè)于安徽公安職業(yè)學院2005級刑事偵查專業(yè),自2008年從警至今,我已經在公安戰(zhàn)線上工作了16個年頭。在這16年里,母校為全省公安系統(tǒng)培養(yǎng)了近萬名警官,可每當大家聚在一起時,聊起最多的,還是我們2005級。為什么?這還要從一起轟動全國的救援事件說起。
2010年冬,復旦大學18名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到安徽黃山探險,然而毫無野外生存經驗的他們,并未對山區(qū)復雜的地形、多變的天氣有足夠的預判,在偏離原定路線后,他們被困在了山谷里,只能原地等待救援。
當晚參與救援的民警中,就有一位我們2005級治安管理專業(yè)的同學張寧海。經過一夜的尋找,救援人員終于在凌晨時分找到了被困大學生。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要求盡快下山,于是已奔波了一夜的民警們,又趕忙帶著學生踏上了下山的路。
因對山路還算熟悉,張寧海與同事在前面探路,學生們走在中間,剩下的救援人員殿后。可經過一場大雨,山路早已泥濘不堪,遇到危險路段,張寧海還要先去探查,清理完落葉殘枝,確保安全后,再帶著隊伍跟進。由于救人心切,再加上夜晚視線不好,在下山的過程中,張寧海一腳踩空摔下了懸崖,犧牲時年僅24歲。“我來給你們照路,你們跟著我走。”成了張寧海留下的最后一句話。
張寧海的犧牲,引起了諸多網友的關注,每年的清明節(jié),都會有人在網上自發(fā)悼念他。其實,當年張寧海犧牲時,我才上班不到兩年,又因辦案出差,我甚至連追悼會都沒有趕上。但坐在我對面的同事,是張寧海的同班同學。我記得,從黃山回來后,原本性格活潑的他話變少了,有時還會坐在那里愣神。我猜想,他可能還未從張寧海犧牲這件事中緩過來吧。
每年清明節(jié),我都會在組織的帶領下去烈士陵園祭掃,聆聽英烈的感人事跡。
2019年4月11日清晨,我接到電話,說同學曹偉走了……我實在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于是說:“我倆昨天還在一起辦案呢,他那身體壯得跟牛一樣,怎么可能說走就走?”
直到我趕到曹偉家中,才知道一切是真的。我的同學曹偉因積勞成疾,腦干出血,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當時,曹偉的父親看著兒子的遺照一聲不吭。我也是那時才知道,人若傷心到一定程度,是哭不出聲的。
比起張寧海,曹偉的犧牲讓我感觸更深。回想起與曹偉學習工作的一幕幕,我才真正發(fā)現(xiàn),警察這份職業(yè)注定與“犧牲奉獻”緊密相關。若要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就必須面對“時時在流血、天天有犧牲”。
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張寧海犧牲時,他父親曾說的那句話:“兒子在關鍵時刻做出了這樣的舉動,他是我們全家的驕傲,這也是他作為一名公安民警應該做的,寧海是我的兒子,也是人民的兒子。”
我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條評論:“我不認識你,如果我真的能認識你,我希望是你站在臺上,領到授予你的獎章,而不是在殉職的新聞報道中。可是我還是認識你了,在殘酷的新聞報道中,希望真的還有另一個美麗的世界,讓你綻放你美麗燦爛的青春。”
歌中所唱:“金色盾牌熱血鑄就,危難之處顯身手……”
金色盾牌,不僅是警察的榮耀,更是警察的責任。這背后,是無數(shù)人的信任和期待。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兌現(xiàn)莊嚴的從警誓言,時刻準備為人民群眾的安全、幸福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