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長安網(wǎng)訊 曾經(jīng)是村里的“懶漢”,人見人嫌;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勤快哥”,人見人夸。2月3日,在淮南市潘集區(qū)古溝回族鄉(xiāng)回族村,記者見到了村里的貧困戶聶道軍,和幾年前比起來,他的生活可以說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在前一天,淮南市檢察院檢察長朱新武來到村里,為聶道軍等人送上了新年慰問金。“朱檢看到我這滿院子的年貨啊,直夸我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但我知道,要不是檢察院的幫扶,我們哪有這生活,恐怕連住都成問題呢。”在聶道軍眼中,自己有今天的好日子,除了自己的努力,離不開檢察院扶貧干部的親情幫扶。
“正月過年、二月賭錢、三月看戲……”在鄉(xiāng)親們眼里,這些都是聶道軍曾經(jīng)的生活寫照。
10多年前,聶道軍意外腦溢血,自此以后,就留下了后遺癥,右腿活動不利索。“身體不好干不了重活,4畝半地要找人種,每年的收成都養(yǎng)活不了自己。”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他的生活發(fā)生了巨變,吸煙、喝酒、打牌占據(jù)了他生活的大部分。自那以后,他頓頓離不開酒,一喝就是一斤多,滿屋子堆的都是酒瓶,喝多了,就隨便找個地方倒頭就睡,清醒了再湊到牌桌上打幾牌,輸了就在頭上頂個鞋底……
“那時,真是啥都不想干,啥也干不了,就想著活一天是一天……”提及這些往事,聶道軍沉默良久,長嘆一口氣,告訴記者:“村里人都笑話我,可誰知道我心里的苦哇……”
為了幫助古溝回族鄉(xiāng)回族村打好這場脫貧攻堅戰(zhàn),淮南市檢察院的扶貧工作隊來到了村里,頹廢的聶道軍也引起了扶貧專干岳青的關(guān)注。
“哪個愿意當懶漢,愿意被笑話……”一次次的上門,一次次的溝通,沉默的聶道軍終于打開話茬,敞開心扉。原來父母早逝,只留下聶道軍與精神不太正常的弟弟相依為命,弟弟時常發(fā)病,為了照顧這個“老兄弟”,聶道軍一直沒有成家,也干過一些事情,可都失敗了。兩兄弟就靠著4畝多薄田,“吃著”低保勉強度日,生活沒有一絲希望。
“再這樣下去,人就廢了。”看著無助的聶道軍,岳青心里沉甸甸的。一次次的聊天、鼓勵、詢問需求,聶道軍的眼睛有了一些神采。針對這貧困弟兄倆的病情,扶貧工作隊將相關(guān)幫扶政策送到聶道軍的家里,看病方便了,就醫(yī)不貴了,聶道軍冰冷的心也逐漸融化了。
“這戶貧困戶主要是因為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又缺少關(guān)愛,一定要多幫幫他……”因工作調(diào)整,程濤從岳青手中接過了扶貧的接力棒。
宣傳政策、宣傳措施、爭取項目資金,程濤沒少往聶道軍的家里去。在工作隊和古溝村的共同努力下,聶道軍參與企業(yè)發(fā)展獲得固定收益,將糧食送往米廠、面粉廠,一年增加收入1200元。
2017年中秋節(jié)前夕的一天,聶道軍沒有喝酒。“老聶啊,不能光喝酒、吸煙、打牌,搞點事情做,掙點錢啊……喝壞了身體,如何照顧你的弟弟?”經(jīng)過程濤一番促膝長談,聶道軍掄起一個酒瓶,摔在自家門前,“戒酒,干!”
2018年初,聶道軍買了一頭母牛,每天割草、放牛、養(yǎng)牛,忙得不亦樂乎。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年底,母牛產(chǎn)了一頭小牛,增收1.6萬元。之后,他又采納程濤的建議,參加扶貧工作隊的微扶貧項目,在留下種牛循環(huán)發(fā)展的同時,養(yǎng)起雞、鵝,拓寬收入渠道。村里設(shè)立起公益性崗位后,聶道軍也當上了護河員,每個月穩(wěn)定增收300元。前不久,趕上村里的危房改造,他還湊了一筆錢,蓋起了二層小洋樓。
如今,鄉(xiāng)親們發(fā)現(xiàn),走在村里頭的聶道軍,腰桿挺得直直的,說話也有了底氣,牌場上再也看不見他的影子……“我現(xiàn)在可忙了,沒有時間再暈了,哪有時間打牌。”嘗到了甜頭,聶道軍也越來越有奔頭。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已經(jīng)迎來了人生的春天。”(安徽法制報記者 徐奧萍 通訊員 王來勇)